沿长春市西部快速路,至青年路与青欣路交会处西行不远,就到了青年路街道银融社区。4月,春暖花开,社区内干净整洁,景色优美。在社区门口,几位老人正围在一位磨刀师傅身边,一边等候磨刀,一边聊着家常。
社区党委书记陈春梅迎了出来,她热情爽朗,快言快语:“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定期组织并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像磨刀,还有医疗服务等,都是免费的。”听着陈春梅的介绍,看着居民们舒心的笑容,记者感受到了这个社区的“不一般”。
30多岁的陈春梅已经在社区工作多年了,是一位“年轻的老书记”。她说,银融社区成立于2001年,居民总户数3669户,人口9996人。辖区内小区都是1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弃管小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多,针对这几个特点,社区确定了“科学划分、点线串联、阵地打造、盘活资源、制度保障”的“三五三”工作思路。这一好做法,在2018年被民政部评为优秀社区工作法。
谈起社区工作的变化,陈春梅感触最深的是,社区人员的年轻化和服务方式的改变。“2004年开始,社区管理迈向年轻化,当时,青年路街道招聘了一批年轻人,有的学历已达到了本科。社区最初的时候只有三五个人,服务的方式是八九十年代居委会的模式,投个药,打扫打扫卫生。当时还没有想过要调动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完全靠我们几个人。”
近年来,随着行政事务下沉,社区配备的专干在逐年增加,工作人员达到了20人,其中一部分人员下沉到网格当中,任网格员,解决了居委会人员不足的问题,这样的变动能及时了解居民需求,跟居民做好感情沟通,调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在他们的努力下,小区的面貌和居民都发生了变化——“原来小区改造,居民认为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只会出来看看热闹,现在不同了,居民都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像种树、铺方砖、绿化,合不合适都有自己的想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在不断的提高。”
陈春梅说,现在的社会服务,已经从居委会的服务模式,转化到社区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上来。原来走户的时候,“通讯、信息传递基本靠走”,现在不同了,更加智能化。跟居民沟通,不仅是喊一嗓子,大伙儿都出来了,还有电话沟通、微信、QQ、社区公众号、网络站点平台等多种方式。智能化的手段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樊平是银融社区6名网格长中的一员,她负责022网格,包括干休所、武警、民政共3个小区9栋楼。“我们每天上午、下午都必须在自己的辖区里巡逻,看看小区里的公共设施,与居民拉家常,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社区里。”
樊平负责的辖区居民大多数是退休老干部,岁数大,安全风险隐患多、各类民生问题突出,网格管理难度大。为了摸清网格内人口的基础信息,她逐家逐户走访,逐一填写网格住户调查表。从陌生到熟悉、从冷漠到热情,居民一步步对她的印象有了改变,通过和居民的零距离接触,谈心交流,樊平既掌握了网格基础信息,又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成了大家眼中的“最美网格长”。
陈春梅说,6位网格长代表的就是工作法中的“六”。“六”即科学划分六个网格。社区按照“属地管理、界定清晰、任务相当、服务方便”的原则,对居民楼栋每3至6个楼栋划分为一个网格,将辖区内10个小区划分为6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确定一名老党员为支部书记,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为网格长,一名热心群众为楼栋长,整合网格志愿者成立服务小分队,实现了一格多员的管理格局,完善了社区居委会—网格—楼栋—志愿服务队四级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辖区的服务组织体系,提升了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
刘虹是一位社区低保户,身患红斑狼疮,爱人有眼疾,两口子没工作,孩子还在上大学。虽然生活困难,但她却成为社区在职党员帮扶辖区困难家庭活动受益者。刘虹说:“每逢传统节假日,社会的一些党员就来看我,这么多年,多亏了这些党员对我们一家的帮扶,这些帮助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让我们全家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陈春梅说,这是社区落实党建工作的三项机制,其中帮扶机制是指选出社区100名在职党员帮扶辖区内100名困难家庭或群众,携手共渡难关。
王云海是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2000年搬入银融社区警民小区。他说,当时小区没人管,路不像路,到处都是种菜的。近几年好了,居民有什么事反映到社区,社区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自来水、电、煤气,特别是下水,基本管起来了,声控灯不亮、下水不通都给解决。他觉得社区工作人员特别辛苦,一年中,300多天都在加班儿。王云海老人也特别热心社区工作,他担任社区020责任田党支部书记。谁家有了难事,他知道了就帮助解决。责任田里有个“老马头儿”,人倔脾气大,在邻居眼中不好接近,可老马头儿唯独与王书记处得来。小区里旧城改造时要拆老马头儿垒的花池子,他不让,谁说都不好使。可王云海一到,问题立马解决。说起这段故事,王云海开心地笑了,他说,作为责任田党支部书记,就得跟居民打成一片。
陈春梅说,责任田党支部是工作法“四”中的一点。“四”是搭建四条便民服务线。一是搭建由社区党委—各支部—党小组—党员组成的组织服务线。引导他们担当法规政策的“宣传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和社区事项的“协办员”,主动宣传和带头落实好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协助社区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工作,促进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搭建由社区网格长—楼栋长—中心户组成的自治服务线。组成社区包片包户队伍,深入居民家中负责网格内民情民意收集、社情动态初判、居民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稳措施落实、帮困等工作;三是搭建由社区志愿者总队—各志愿分支—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线,组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扶贫济困、文体宣传、生育关怀、敬老服务、拥军服务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的居民受益;四是搭建由居委会—单位—物业—商户组成的共建服务线。以社区居民“生活区”为圆心,以居民生活“一刻钟”距离为半径,构建生活服务圈。与辖区内物业公司、粮油店、餐饮店、超市等签订了上门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残疾人免费提供疏通下水、上门送货等服务。并制作了便民“连心卡”,卡上标明了辖区内商业网点位置及电话,方便居民联系。
陈春梅说,随着居民需求的提高,原来的社区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让服务更专业化,社区的几名工作人员无论精力还是素质都达不到,社区通过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来服务,能及时地满足居民的需求。银融社区自育和引进的79个社会组织走进社区参与服务,本来就有舞蹈队和歌唱团,现在又有了关于养老、医疗、康复、青少年方面专业的社会组织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6年,银融社区率先引进了养老服务中心。后来居民觉得挺好,说不能光服务老年人,大家也有需求,应该面向所有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就跟养老中心沟通,把养老服务中心改成了“融邻中心”,面向所有居民开展服务。
中午时分,走进社区融邻中心,里面宽敞明亮。一楼餐厅内,几位居民正在用餐,“这里食堂太好了,吃得又健康又可口。”一位居民赞叹着。二楼还有棋牌室、绘画室、舞蹈室、手工室等各类供居民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
陈春梅和记者说,随着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社区里能提供给居民的活动场地远远不足。2007年以前社区是单体楼,大厅全天有活动,两个艺术团体有时为用场地会闹矛盾。后来社区经过扩建多了一些空间,有多大地方都能占满,利用上。特别到了冬天,居民爱到餐厅和大厅活动室聊天儿,互相认识。还有家属照顾患有脑血栓的老人,他们出去买东西,就把老人放在这儿,让大家帮助照看一会儿,邻里之间都挺融洽。
为了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全力整合三类资源,盘活阵地资源,引入社会组织,激活党外力量,共驻共建、共治共享。
在银融社区,十几年前很多楼房是单位自管的,随着楼房变成个人的,一些单位弃管,很多问题都堆积到了社区,矛盾点也激化到了社区。为此,社区积极协调,帮助居民引进物业和自管等方式解决服务问题。
“以前我们这儿是弃管小区,现在有了智慧物业,居民的生活也跟着智慧起来。进门刷脸、手机开门、垃圾分类等等很多以前从未想过的服务这下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说话的是佳园小区居民康女士,她表示,一定要给社区和物业点赞。
“银融社区10个小区9个弃管,多年弃管使小区内环境和设施全部遭到损毁,2017年长春市进行旧城改造,政府出钱、社区出力,将这些弃管小区的设施基本修缮完毕。为了能维持旧改成果,解决弃管小区内的环境、安全等问题,我们于2017年5月成功将智慧物业——慧万家物业引入弃管的佳园小区,运行至今收效喜人,满意率及收费率均达到98%,居住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心感都得到了极大满足。”陈春梅说,自从引进智慧物业后,街区管理更加有序,基础设施能够及时维护,绿化管护效果良好,乱停乱放问题得到解决。居民生活便捷性也有了很大提升,多方式开门,更便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管人管车更精准。所有使用门禁和车牌识别系统的用户,都必须到物业公司进行实名注册,租房户也必须拿租房合同注册,按合同设定门禁使用时限,方便了社区、派出所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每个门禁系统都是一个监控镜头,并与平台相连进行云存储,做到监控全覆盖,保安工作得到加强。业主在家里或另外的地方通过电话、网络、短信、门禁系统等方式就能轻松联系到物业服务人员或者社会事务工作人员,这样就能很便捷地提出一切服务、事务提请,让居民体验到生活的便利,同时将社会治理融入其中,促使居民参与到共建共治的体系中。
有了智慧物业的成功实践,陈春梅还在探索更多“好做法”,她说,银融社区结合辖区当前实际和社区治理进一步深化部署,制定了“一核双网五中心”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努力打造数字化智慧社区,将社区“管”理变成“治”理,寓治理于服务中,更加便民惠民,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