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经济的重心显然已经压在了高科技制造业发展上面,各地产业园区建设及相应的招商引资力度都很大。目前全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总数大约2700多个,各类产业园区数量8万多个,大企业园区10万多个,孵化器、旧改、小微型园区大约150万个,产值80万亿以上,产生的GDP占全国GDP比重超过40%,未来10年对上述各类产业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30万亿人民币。
从现状看,这些产业园区都迫切地需要制订更科学的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构建生态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园区平台,推出更高品质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及人居环境,引入更优质的产业项目,获取资金、人才、营销等更丰富的发展资源,享受更高效、更全面的运营服务。
然而,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政治环境仍然严峻,全国产业园区的发展仍然困难多多,尤其是园区自身存在的各类内生性困局,导致很多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这必然影响到各地经济的增量、增速和质量。产业园区的这些内生性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九大类困局,未来产业园区能否正常发展,关键看能否突破这些困局。
现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基本上强调集群化发展,相应的产业园区尤其是大型产业园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很重要,应该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构建产业集群化为模式的园区群落,以便合理构建最具效率和效能的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同时,产业园区布局还必须因循产城一体化原则,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资源整合、公共配套、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产业园区提供均衡合理的服务。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城市的一些重要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设在了缺乏集群化发展条件的地方,或者设在了与城市既有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整体脱节的地方,这使得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发展长期面临非常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状态,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现在的产业园区开发基础早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其核心表现是,产业园区必须以数字化为基础,建设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基础的强大新基建系统,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智慧型园区。只有这样,一个产业园区才能应对整体运营后的正常发展。
然而我们得知,现实中全国很多在建或建成的产业园区对全面导入数字化的基础工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所谓“智慧”赋能都流于形式,而更多的投资和精力都放在了园区产业地产的开发上面了。这种重资产模式是一种“惯性”使然,先把厂房、楼宇盖起来,租售出去,把钱赚回来,至于什么数字化,以后再一步步来。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完全可能让园区落后于整个时代。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产业园区发展仍然带有明显的“人为”痕迹,具体表现是,某届政府领导全力支持某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然而,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很多困难,难以短期见效,而政府的“热点”已经转移到另外一些事情上去了,曾经热闹非凡的某园区被政府“冷落”了,“边缘化”了。
也有这种情况,当届政府就某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非常支持,园区也有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发展,然而后任政府领导为了追求自我“政绩”,对前任的某园区采取了事实上冷落的态度,使得该园区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这种园区开发建设上存在的“虎头蛇尾”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很快,不少园区规模都很大,动不动就是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产业园区更是遍地开花。各地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的本意能够理解,然而问题就在于,这些快速开发的、规模庞大的园区,有不少存在多种质量上的问题,其交通设计的合理性、园区物业空间适配性、未来产业和企业入驻的通达性等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急于建成的园区贪大图快、重规模轻质量的结果,将来园区进入运营后,很可能需要加倍的成本才有机会把错失发展的缺口补回来。
现在产业园区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同质化发展。各地园区发展都要求导入国际水平的、国家级产业和企业,然而,这样的产业和企业有多少呢?比如,一个华为,全国各地都想争取其加盟该地产业园区,这能做到吗?
现在,凡是涉及人工智能、新型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和企业,各地园区都在争抢,其结果,全国各地的园区呈现很严重的规划趋同、产业趋同、层次趋同现象,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头牌企业、领军产业能实质性落户园区的寥寥无几。可以想见,未来全国园区竞争将很激烈,同质化的问题必然带来不良竞争态势,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
当代产业园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把园区看做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区域,不仅要有到位的产业布局,也要有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消费类配套空间。然而现实中,很多产业园区仍然在重犯历史上偏颇性的产业园区的传统错误,那就是,在园区内布局了超量的产业功能空间,导入了大量的产业,而留给园区工作者的生活和消费空间显得十分逼仄,完全没有办法合理满足园区成千上万工作者的生活诉求。
这样的园区长期运营中必然带来诸多恶果,主要有三:其一,生活消费空间缺失必然伴随诸多的不便,将导致人员和产业的持续流失;其二,城市功能配套不到位,将明显影响产业招商及发展效果;其三,产业园区居住及相关服务不到位,加大职住分离问题,影响人才引进。
近年来的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中出现的一个情况是,由于园区投资商担心未来招商出现非常明显困难,很难通过招商和产业企业导入来直接实现园区投资的资金回笼,不少园区投资商就把重心压在园区重资产开发上,在园区物业指标上尽量争取更多的产办公寓、宿舍等可售卖或出租的居住产品,希望能够通过园区物业的售卖或租赁尽快实现投资资金的回收。其结果,一个产业园区事实上变成了一个类房地产项目,而园区真正的主角内涵——产业本身反而被弱化,严重的人甚至出现园区产业空心化态势。
一个成功的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一定是在“人产城”之间做好了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其中,城是载体,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主导性空间、载体和平台;产是主体,是人类生产、消费和生活等各类活动的主体内容和过程;人是核心,产城融合就是创造更合理高效的经济社会模式为人类服务。
然而,目前国内多数的产业园区的综合运营管理方面显得认知不足、措施不当、效果不佳,出现不同程度的“人产城”发展失衡。
各地政府必须清楚,无论是政府指派,还是市场化组建,一个园区的运营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高起点上,必须对园区“人产城”关系有清晰认知和实施均衡发展的驾驭能力,必须在充分实现“人产城”均衡发展基础上实现园区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