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媒体朋友,每年能够洁一次牙的请举个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院长赵志河教授问媒体席的记者们。话音落下,只有两只手举起来。“很少啊!”他说,“我们的祖国包括正畸在内的口腔医学在快速地发展,但老百姓口腔保健意识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
6月初,一场数字化隐形正畸创新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立医学院口腔正畸专家、学者及医师齐聚一堂,探讨隐形正畸技术的发展。论坛期间,4名国内权威正畸专家与媒体记者做了深入交流,赵志河教授说出了他的担忧:一种原因是口腔医学在快速地发展,另一方面民众意识却异常薄弱,如何消除这个巨大的代沟?
对于正畸,多数人的记忆还停留在那种看起来并不方便的“钢牙套”。殊不知,隐形正畸及口腔医学正悄然在发生巨变。在本次隐形正畸创新论坛场外安放了一台可供人体验的iTero口腔扫描仪,拿起扫描仪,张大嘴巴,对准牙齿慢慢移动,图像能同步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哪些牙是歪的、哪里有龋齿等都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相当于一次快速全面的牙齿体检。如果在医院,口腔正畸医生会根据扫描情况将需要矫正、治疗的牙齿逐一标注出来,传输到患者手机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种口内扫描设备早在2018年就进入医疗机构,许多正规口腔诊所和医院口腔科大多数都有。
伴随口腔扫描技术的发展,正畸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院长赵志河教授和记者说,华西口腔医院原来有个很大的模型室,专门用来存放牙模型。“以前正畸需要用石膏取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制作正畸的固定器。但口腔扫描出现后,医院已经把模型室取消掉,将那个比会议室还大的房间变成了一个口腔扫描室。里面有一个大屏幕,患病的人能同步看到口扫的情况,便于医患交流。”可见当下数字化口扫已经成常规,沉重的石膏模型慢慢的变成了历史。
“随着数字化牙科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口腔正畸医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主任赖文莉教授讲到,“口腔正畸医生也要与时俱进,充分的利用资源加强自身学习。”
能体现口腔医学满满科技感的还有很多,赵志河教授还提到了CBCT(牙齿CT)的广泛应用,“现在CBCT可以和口扫进行三维重建,包括牙根的重建。未来5-10年隐形正畸的牙齿根部分析系统也将加入进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主任赖文莉教授也说道:“隐形矫治技术出现到发展至今20多年时间,能预见的是未来5-10年一定会有飞跃式发展,将有更多的正畸医生掌握这门技术,给更多的患者们提供舒适、美观的隐形矫治技术。”
然而,与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相对应的,却是民众口腔健康意识的跟进不足。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主任金作林教授和记者说,据2020年统计,我国新增正畸患者是270多万,“一个比我们小得多的发达国家都不止这个数量。”
他还提到:“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我国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科普上做得很到位,但对牙齿的重视程度却明显不足,很多人如果不是牙疼到医院检查,根本不知道牙齿需要好好地去保养。”
赵志河教授也表示:“现在各种科普基地很多,但口腔科普基地仍需加大建设力度。我们该让小孩去牙科诊所了解一下,比如说用沉浸式玩法,让他们扮演牙医、当牙医,让他们通过参与的方式快速提高护牙意识。”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专家许天民教授则说,每个正畸医生、口腔医生都有责任去面向大众做科普,“中华口腔医学会如今很重视科普,我们也很重视科普,希望尽快让大众知晓正畸的重要性。”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