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73年夏接见杨振宁夫妇席间因何说:代我向你岳父问好

  1973年夏天,杨振宁和夫人第三次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国。席间,毛主席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的名字能够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他的岳父是谁呢,毛主席为何会专门关心问候他呢?

  1949年1月10日,时间来到淮海战役的尾声。在华北野战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基本上已经完全溃败。

  而身为徐州“剿总”副司令、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杜聿明也是这一天成为的阶下囚。

  1905年11月28日,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东区杜家湾。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地主。

  在家中,杜聿明在家排行第五,上面有四个姐姐。因此,他算是家中唯一的长子。杜聿明出生,家人自然是欣喜若狂。

  1924年,不甘心一辈子留在农村的杜聿明告别了家人,南下来到广州投考。在于右任等人的帮助下,杜聿明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

  不久,他成功加入。第一期毕业后,两个教导团成立,杜聿明成为第一团的见习军官,不久便升任副排长。

  1925年2月,广州革命政府开展第一次东征,目标是讨伐陈炯明,身为教导团宣传队队员的杜聿明参加了淡水之役。

  由于患病的缘故,他暂时从黄埔教导团离开。1925年,杜聿明调到宣传队参加了战斗。当时,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胡景翼也想效仿黄埔军校创办一所同类型的学校,杜聿明前去帮忙。

  可胡景翼病逝,军校也因此停办,无处安身的杜聿明只能回到陕北老家。后来,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副营长,接受守护孙中山的灵柩的任务。

  杜聿明为人处世灵活、工作上老实肯干、为人处世灵活,张治中很是信赖他,先后提拔他在南京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就职。

  到现在为止,他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1930年,杜聿明已经是教导第二师第六团上校团长。同年,教导第二师改为陆军第四师,杜聿明改任24团团长。

  杜聿明认为这个职位非常非常重要,他也因此格外努力,从严治军,丝毫不肯懈怠。加上他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素质,24团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旋即担任副师长一职。从此,杜聿明总算是在蒋家王朝站住脚。

  在经历了长城抗战后,杜聿明来到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学习。在此期间,他加入了复兴社,成为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成员之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蓄意挑起内战。1945年11月15日,杜聿明以2个军向山海关进攻,次日破关而入,一直打到锦州。随即国共两军不断增兵,仗越打越大。

  1946年5月14日,杜聿明集中10个师的兵力围攻四平,主动撤退,杜聿明部进入四平,接着又占领了长春、永吉。

  此后,杜聿明决定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计划先消灭南满共军,而后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地区,进而占领全东北。

  针锋相对,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作战方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杜聿明只能来回跑,只能放弃“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随后采取“内线作战、持久防御”的作战方针。

  杜聿明转而防御后,依旧没能摆脱的困境,防御体系也表现出捉襟见肘、首尾难顾的状况。于是,杜聿明请求蒋介石增加兵力。

  可众多兵力陷入泥潭,就没有兵力掉给他。杜聿明无奈预测很快就会发起的进攻,只能坐等被打。

  果然,他的线月,率军南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6月15日,发起四平攻坚战,陈明仁负隅反抗。

  杜聿明命令郑洞国指挥部队南北对进,解除四平之围困。即便成功解围,但还是在夏季攻势中损兵折将,处于更被动和不利的地位。

  1948年6月,刚刚出院的杜聿明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而杜聿明登上了这辆战车,只能尽愚忠。

  淮海战役中,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在刘集战败。身为败军之将,他只能走为上计,带着随从和警卫等10多人化妆成逃到刘集南侧的张老庄。

  就在他山穷水尽之际,杜聿明只能换上士兵服装,刮去脸上的小胡子,混迹在士兵当中,藏在张老村一个隐蔽物后面。

  出现在他面前之际,他谎称自己是来送俘虏的。可一喊,他的随从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杜聿明见状,清楚自己的身份瞒不住了。绝望之下,他拿起手枪对准脑门试图以死报。正当他扣动扳机之际,却被副官阻止。

  于是,杜聿明便被这些人带进村庄。几天后,再次盘问他时,杜聿明便谎称自己是十三兵团的高军需。

  他原本想和首长老实谈,但见身边的俘虏很多,担心自己投降的消息传出去连累家人,便没有再说什么。

  被俘之后,“战犯”的这个名号一直让杜聿明胆战心惊、心神不安。万念俱灰之下,他再次想到了自杀。

  趁着警卫员离开之际,便顺手捡起一块石头猛击头部,杜聿明也晕过去了。还好及时有效地发现,立刻将其送进医院抢救。

  杜聿明的异常表现,终于引起了他的怀疑。被俘后,他三缄其口,不肯回答任意的毛病。陈毅提出要见见他,却遭到了拒绝。

  为了防止他再度自杀,给杜聿明戴上了沉重的镣铐,还将他送到北京功德林监狱。就这样,杜聿明成为了被改造的囚犯。

  其实,从杜聿明被俘当天,他亲眼看到优待俘虏,确实执行了公布的“优待俘虏、不杀不辱、不搜腰包”等政策。

  可杜聿明内心觉得绝不会轻易放过他,虽然受到了优待,心里却对充满了怀疑。

  被俘之后,杜聿明患有四种疾病。单是他知道的便有肺病、胃溃疡、肾结核三种,他从来没和任何人提起。两次自杀不成,他索性想到了病死,想到了慢性自杀。

  一次,就在杜聿明洗澡之际,管理所的李科长见他双腿红肿,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可杜聿明却一言不发。

  李科长实在是急了,便让他站起来,双腿并拢,终于发现了他的臀部一边小一边大。第二天,他便被送入复兴医院。

  经医生诊断,结果是骨结核。起初,管理所并没有告知他究竟患了什么病,只是在他床上放了个石膏架子,让他坚持躺下去。

  之后,管理所天天给他送新鲜的牛奶。杜聿明不能吃硬的,炊事员便给他吃软的;他不能吃冷的,炊事员便给他吃热的。

  当沈醉来到功德林时,杜聿明已经在石膏模上躺了将近三年。起初,沈醉还以为这是用来折磨他的刑法。

  后来,他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杜聿明听后哈哈大笑:“这其实是为我治疗颈椎病的石膏模。专门用来纠正我的脊椎变形。”

  此外,杜聿明还患有严重的肾病,起初,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肾炎,到后来他小便越来越困难才发现事情不妙。

  经医院治疗,他患有严重的肾结核,需要动手术。起初,杜聿明有些悲观,觉得自身的病即便治好,将来肯定也是个残废。

  经过医生和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他的情绪逐渐平复,终于同意和脊椎结核一同治疗。手术帮他摘除了一个肾,他也恢复了健康。

  要治疗结核病,需要吃链霉素。国内当时还不能生产这种药,需要进口。政府为了治好他的病,专门托人去香港、澳门等地购买这些药,他的病才终于被治好。

  杜聿明刚入狱时,不愿意学习,直到受到马寅初和柳亚子接见后,才开始愿意学习。后来,他开始准备组织发给他笔墨纸张,开始写心得体会。

  1955年,杜聿明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想要和家人联系。管理所工作人员让他提供情况,他便说出了全家人赴台的经过。

  杜聿明一家八口,老母亲和妻子曹秀清,三儿三女。六个子女中国,长女杜致礼嫁给杨振宁,老三老四是双胞胎。除了老大杜致礼赴美留学外,其余的子女都在台湾。

  当地政府帮助他和杜致礼取得联系,他得知了如今的家庭情况,心情也舒畅多了。接着,他期望家人能回到祖国大陆。

  在党的教育关怀之下治好了我的心病——思想病,又医好了我的身疾——结核病,真是再生之恩德。想到这里,我觉得蒋介石不仅是人民的公敌,也是害我的敌人,对 他恨入骨髓,毛主席、是救我的恩人,真是感恩不尽感激涕零。由此,深刻地认识到党改造人类、改造世界和无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伟大意义。

  在小组发言,杜聿明在读到这些话时,流下了感激的眼泪。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向严肃的杜聿明有了这种感情触动,也是他思想转变的开始。

  杜聿明逐渐没了病痛的困扰,也不那么正经,人也变得随和起来。看到战犯的衣服时常破烂,被褥也需要缝补,他便提出成立缝纫组。

  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缝纫组办得风风火火,很有生气。在1958年国庆前夕,他们为全体战犯们赶制了一大批棉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杜聿明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这块顽石终于被打动了。

  1959年,新中国的成立十周年之际,毛主席提议特赦一批战犯。特赦令公布后,杜聿明并不奢望自己能被特赦。

  12月4日,特赦大会召开,杜聿明平静地坐在一角。可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一个叫的人就是他。

  听到读他名字的那一刻,幸福、喜悦、羞愧之情涌上杜聿明心头,热泪瞬间夺眶而出。从此,杜聿明重获新生,回到了人民的行列。

  同年12月13日,杜聿明和一同被释放的战犯得到了周恩来的亲自接见。见到周总理,杜聿明满怀愧疚地说:“学生辜负了老师的教导,实在是对不起。”

  就在杜聿明被特赦的一年后,组织安排他在全国政协当文史委员,正式成为统战的对象。

  他决心报答政府的恩情,并通过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等文章。

  杜聿明特赦后,提笔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曹秀清收到丈夫的信,舍弃了美国舒适的生活,从大洋彼岸飞回了祖国。阔别15年后,夫妻俩再度团聚了。

  1964年11月,杜聿明当选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之后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时间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杜聿明的女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便于1971年、1972年先后和妻子回国。

  周恩来专门抽出时间会见杨振宁夫妇,每次都让杜聿明夫妇作陪。1973年夏,杨振宁第三次回国,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晚年的杜聿明广泛联络海内外的亲朋好友,为争取两岸的和平统一多方奔走呼号。

  从1960年开始,杜聿明几乎每年都写文章、录音广播来讲道理、摆事实的态度劝告台湾的师生友人。

  1983年5月7日,杜聿明病逝于北京,享年77岁。病逝前,他始终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

  1983年5月25日,全国政协礼堂为杜聿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他送上花圈,和等人还参加了追悼会。

  的确,人们将永远怀念杜聿明,怀念他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