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预制菜市场的热度居高不下,也引发了不少关于预制菜的争议,消费者普遍表达的担忧是,预制菜安全吗?预制菜健康吗?消费者知情权如何保证?
9月18日,记者随机调查了长沙大众点评“必吃榜”上多家商家预制菜使用情况,绝大多数商家都否认了使用预制菜,也有使用了没有明示的情况。受访专家这样认为,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尽明示、提醒义务,反之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2026年有望达到10720亿元。虽然预制菜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仍然是褒贬不一的。
“我接受不了预制菜,总感觉里面有不少防腐剂,其次每次加热还要隔一层塑料,就更不卫生也不安全了。”曾女士和记者说,自己宁愿每天吃自己现做的,简单一点也无所谓。
“我自己不会做饭,预制菜可谓我们上班族的‘福音’,回家微波炉加热一下就好。”崔先生表示,相对便宜又方便的预制菜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不少消费者认为,菜品口味最重要,是不是预制菜反倒无所谓。有消费者表明了自己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用“现炒”的钱买来了预制菜。因为一些商家根本不提前告知是否提供的是预制菜,感觉自己知情权和选择权受到侵犯。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企业,占比达80%。其中,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部分餐厅八成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随着锁鲜技术、冷链技术的发展,预制菜菜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部分高端餐饮、酒店宴席也开始使用预制菜。
为了了解长沙地区餐饮企业是不是真的存在使用预制菜的情况,记者在大众点评上“长沙2023年必吃榜”中随机挑选了十多家西餐、湘菜、烧烤等不一样商家,以消费者身份进行问询“店内提供的菜品是否都是现做的,有没用预制菜的情况”,所有商家都表明了自己店内不存在预制菜的情况。
“我们的菜品都是现做的,有的还需要等待四五十分钟。”某湘菜馆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一大排档工作人员称店内餐品都是现做的,烤串是当天拿货再分装的。
一直以来,一些月销大几千甚至上万单销量的外卖商家预制菜使用比例比较高。一家专门做粉面浇头供应粉面连锁及方便速食的预制菜企业工作人员和记者说,他们与许多知名的连锁品牌有合作,但是在市面上是买不到这些合作品牌的预制菜,因为品牌都是直接在公司定制。
记者致电上述连锁餐饮品牌长沙门店以及一些月销5000—10000单的外卖商家,得到的回复均是“我们都是现炒或者现做的,不存在预制菜的情况”。
在外卖平台上,这些商家有的注明了“现炒”,还有的承诺“拒绝使用料理包或者预制菜”。
一家月销超9000单的外卖商家称:“我们一锅都是炒很多份的,菜品肯定是现炒。”记者点开这些商家外卖评论区,也不乏有消费者反映“感觉不是现炒的,像预制的”。
此外,此前深陷“预制菜”争议的一些快餐连锁品牌如真功夫、西贝莜面村、吉野家等都承认了门店确实有使用预制菜的菜品,如果顾客问会提前告知,但尚未在菜单上明确告知,以后是否会标注需要看公司安排。
事实上,相较海外,中国预制菜市场起步较晚。预制菜行业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预制菜加工配送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兴起。经过数十年发展,在美国与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均已超50%。
采访中,多位专家这样认为,少数和比例的预制菜进入餐厅是一种趋势,目前之所以接受程度还不高,主要是标准和口味还有待提升。
据悉,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预制菜在食品安全方面是没问题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厉曙光教授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两年预制菜很火,之前网上直播间都在卖各种各样的预制菜。只要符合有关法规标准,预制菜的安全性无需过度担忧。但餐厅使用预制菜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
广东金桥百信(长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严章律师受访时表示,餐厅使用预制菜,应尽明示、提醒义务,反之则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若使用现炒菜品的图片宣传实际售卖的是预制菜(料理包)且未注明,则构成虚假宣传,属于欺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