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赴中建科技总部调研装配式建筑业务,视频连线中建科技、中建科工和中国建筑国际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与三家单位做深入交流。周乃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推动集团装配式建筑业务提档升级,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周乃翔分别与中建科技深圳生产基地、中建科工惠州生产基地以及中国建筑国际海龙生产基地进行视频连线,系统了解各生产基地整体布局、生产能力,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市场应用前景,察看工厂中央控制系统及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过程,并与生产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交流。
中建科技深汕生产基地配置17条先进生产线条高效叠合板生产线条预应力双T板生产线。工厂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实现对生产线的智能控制和自动化生产,其生产的模块化建筑产品集成度高、应用领域广泛,已成功完成多个防疫医院、酒店、闪建学校的建设。
中建科工惠州生产基地拥有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和ME-HOUSE模块化生产线万吨,是建筑业唯一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其中,智能制造生产线拥有建筑钢结构制造全工序的系列智能化新设备,有效提升了钢结构制造效率、推进了钢结构制造智能化进程;ME-HOUSE模块化生产线%以上设备箱、房屋箱生产需求,可生产房建模块和新基建装备模块,实现了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中国建筑国际海龙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先进的装配式建筑4.0产品生产研发基地,由9条生产线组成,厂内应用了自主研发的MES生产管理系统和C-Smart智慧工地系统联动,实现了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数字孪生,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品质管理和质量追溯。
之后,周乃翔听取了中建科技、中建科工和中国建筑国际主要负责人关于公司装配式业务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发展规划的汇报。他指出,中建集团是行业内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之一,近年来,集团积极抢抓装配式建筑业务发展机遇,科技研发水平行业领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全产业链优势初步形成,人才团队不断壮大,打造了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香港北大屿山医院、长圳公共住房项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标杆项目,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领先地位。
周乃翔强调,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坚定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的信心和决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学习借鉴他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先进经验,补短板、锻长板,全力推动集团装配式建筑业务发展提档升级,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心怀“国之大者”,下大力气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作为集团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切实用新发展理念指导装配式建筑业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检视企业在形成成熟的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建造体系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拿出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集团装配式建筑业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国家战略,优化装配式建筑业务布局,加大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深耕力度,加快布局一批科技研发机构、智能化工厂,采取多种方式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业务,同时避免产能重复建设。高度关注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集中优质资源,深入研究示范城市相关发展规划,精准对接当地政府需求,提升区域首位度。提供城市建设一揽子装配式建筑解决方案,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差异化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差异化需求。
加大原创技术研究力度,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打造一批装配式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等开展原创技术研究、形成创新成果,构建先进适用的建筑工业化体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内部科学技术研发协同配合,大胆运用“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手段,大力开展重点任务攻关,获取重大科研成果。提升集成建筑规划设计能力,以设计为牵引,打造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标准,创新产品供给,慢慢地加强装配式建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内部协同,各单位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主攻方向,又要加强协同配合、实现一起发展。加强资源整合,要充分的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和整合资源优势,加快建立全过程装配式建筑体系,着力培育打造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创新合作机制,在重点项目拓展上创新合作方式,加快探索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
集团办公室、投资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中海集团、中建科工、中建科技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