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2月2日消息(记者 易帆)2月1日,省重点工程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顺利封顶,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该项目位于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核心区域,由海南省发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代管,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海控中能建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承建。
中建一局项目执行经理吴育佳介绍,在项目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楼板采用预制装配式砼工艺,将叠合板进行深化,优化施工节点,减少预制构件量及渗漏风险。针对工期紧张、地质条件差等难点,项目团队采用SMW工法桩与预应力扩大头锚索的支撑形式,该支撑形式较原灌注桩支护造价低、抗变形能力强、整体刚度及稳定性高,结合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精确控制基坑位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项目的外立面及内部的拱形结构跨度大、纵横交错结构复杂,对模板弧度、拼缝和支模架构造要求高、工期长。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提前工厂化预制加工,确保安装精度与成拱效果。在拱形结构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助力前期预演,明确交底细部与工艺,克服拱形结构模架施工难题,有效保证混凝土成拱效果。”吴育佳说。
据了解,项目机房采用模块化装配式技术,对机电内容进行1:1BIM建模,根据设备的选型、数量、系统分类,以及机房内的设备排布进行深化,综合考虑加工、运输、装配要求,将设备及管路、配件、阀部件、减震块等,“化零为整”组合形成一组预制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及模块化拆分,通过工厂化预制成套构件,实现了机房设备、管道、支架等快速、高效、高质量安装,缩短制冷机房安装施工周期,降低材料损耗,提高施工效率70%,助力项目高品质履约。
海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位于海南大学主校园核心区,总建筑面积10.5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生态文明实验研究中心、全健康研究中心、文化旅游协同研究中心、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中心,四个协同创新平台所需的科研用房、科研辅助用房及公共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整合生态文明、全健康文化旅游、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等相关研究力量,通过跨学科、跨地域、跨主体之间,不同维度、深度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