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与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解决方案与案例

深读淄博 淄博建筑业高水平发展如何破题

  核心提示: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次第崛起,一项项重大工程接踵落地,高品质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回首过去,淄博建筑业规模逐步扩大,实力一直增长,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成绩背后,淄博建筑业也面临着技术、市场、环境和人才等多重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实现高水平发展?近一个月时间里,记者走进建材企业、建筑企业、项目现场、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采访了企业家、专家学者、青年人才等,探寻淄博建筑业发展的春天。

  一提到绿色建筑,你的脑海中是否会出现这些关键词:低碳、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那么,建筑节能都是怎么实现的?绿色建筑到底什么样?

  实现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上游产业链配套企业的绿色生产。4月2日,山东首条自主研发的金属一体板AI智能无人生产线现场,一块块不锈钢保温板通过传送带运送到专用货架,打包销往全国各地。“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这是它最直观的优势。”山东周钢仝聚绿色建筑材料总经理牟京凯和记者说,对比传统生产线,该条智能生产线名操作人员就可完成传统生产线小时不间断运行。

  室内温度24℃、相对湿度48%、PM2.5为35μg/m⊃3;……在周村区观澜玖里项目的售楼大厅,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各项环境指标。“四季如春!”中材绿建(山东)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齐洪春侃侃而谈,这就是我们的第五代住宅产品,它们就像保温杯,夏天隔热、冬天保温,但其能耗较现行75节能标准建筑降低60%。

  如何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建筑投入运营后,我们还采用环境能源智能监测系统,根据设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实时监控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过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智能调节气流组织。”齐洪春说。

  “不锈钢制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建筑企业中没有正真获得广泛应用,普及度较低。”淄博市建筑节能协会会长范允超认为,要从大众认知层面,提高绿色建筑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此外,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整个绿色建材市场需求持续收缩,规模化应用仍需时日。

  据了解,全省投产各类部品构件生产企业约200家,我市不足20家。“目前我市建筑业仍以传统现浇建筑为主,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不足,建设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在市内转化应用不足。另外,我市绿色建筑大部分为设计标识,通过运行标识评价的项目较少,实际运行效果不突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科技与勘察设计科负责人周长忠表示,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尚未成为行业主流,政策约束性不强、资金不足、监管缺少强有力手段等也成为拦路虎。

  不难看出,建筑业正在加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同时,问题也显现出来。纵观淄博建筑业,“僧多粥少”现象突出,同质化竞争加剧也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新难题。全市多数建筑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房建市场,公路铁路、航运码头等高的附加价值行业参与度较低,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

  迎着春光,占地81.29亩的中材绿建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采用钢结构搭建的主体框架已完成。作为山东省首个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从立项、设计到破土动工,绿色“基因”早已植入,建成后将生产适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专用材料设备。

  要让一个传统行业迅速接受新理念,向来不是易事。“我们将快速推进建筑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今年全市计划完成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60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民用建筑面积的比例确保达到38%以上,争取达到40%以上。”周长忠说,建筑业企业要紧抓时代机遇,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建筑业步入绿色、节能、可持续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然而,制约建筑业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除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外,人才缺乏也是其中一大瓶颈。

  2023年度,我市住建领域累计发生实名制用工70872人次,同比减少32430人次,同比下降约31.39%,劳务用工人数显而易见地下降。此外,劳务人员市场老龄化严重,建筑业劳务人员供应日趋紧张的问题也同样不可小觑。

  “可以说这个行业不缺人,但是很缺人才。”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华一语中的。他认为,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懂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稀缺,这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建筑企业在管理创新、研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数字化时代,建筑行业更喜欢什么样的从业人员?去年,“淄博青年才俊”名单公布,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副经理张东健获此殊荣。

  3月26日,记者在张店区森林星玥花园项目现场,见到了带领技术人员对装配式剪力墙灌浆、叠合板安装等进行指导验收的张东健。“建筑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需要一些时间的磨砺。”深耕8年,张东健先后在公司技术管理部、项目部、研发技术中心等岗位工作,加之在多个工程中的历练,现已成长为建筑行业全能型人才。

  从市场需求端看,各行各业对“双碳”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但是,建筑类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周期长且成本高,人才培养存在投入产出的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的策略之间的冲突,也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筑工业化被统称为“新型建筑工业化”。“新”,是指从传统粗放建造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的过程。2023年,山东省公布全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名单中,我市仅有1个产业园区、4家企业入围,为何?多数建筑企业仍沿用传统密集型方式组织施工,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推广较为缓慢的原因。

  作为人才供给的一方,如何让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是高职院校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何推动人才教育培训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单靠学校培养,远满足不了行业的迫切需要。早在2017年我们就建立了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生产性实训基地,与省内装配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开展装配式方向人才教育培训。去年与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BIM(建筑信息模型)+装配式建筑协同创新中心。”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张骞表示,只有校企实现深度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直在优化土建类专业群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够有效提高学院人才教育培训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为全市经济发展赋能。

  “通过使用BIM技术创建完整信息的数字建筑模型,在项目建造前期就加入进度、成本等相关信息,而不是在建造过程中才去考虑。”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衍飞认为,BIM的未来,一体化和智能化是发展方向。

  面对人才缺口,建筑业需要采取新的方法来调整人才战略。对此,我市多家企业提前介入并依据自己的实际的需求定制化选拔和培养人才,确保产出的人才能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降低人才流失风险。

  在李瑞华看来,人才困境是转型期中的淄博建筑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从长远看,这对建筑业企业未必完全是件坏事,反而将进一步倒逼建筑业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在困境中谋发展。

  “42米!”4月2日,在济南市莱芜区垃圾焚烧发电扩建项目现场,记者惊叹于锅炉的高度,更折服于它的“深度”。

  这是由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山东济南莱芜垃圾焚烧发电扩建项目。“二期扩建项目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预计今年8月份投产运行,整个项目建成后垃圾处理量将达到每天1000吨,预计每年提供绿色电量1.5亿千瓦时。”项目经理韩哲介绍。

  航行于沧海波涛之中,方向的选择决定着未来。二十世纪末,“淄建”进入发展低潮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书强临危受命,在本土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的困境下,带领淄建人转型深耕环保建设领域,并用十几年的时间做到了行业领军。企业先后在越南、刚果、利比亚、西非、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2023年,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出省施工产值101.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6.2%。毫无疑问,海外市场拓展成为淄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一环。“走出去,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但不能因为艰难就止步于此,可以先尝试走出淄博市,再逐步谋划出省甚至出国发展。”夏书强说,建筑企业的转型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内部改革还需要外部改革,更重要的是迎合当下发展趋势。

  “煤矿是我们的‘主战场’,目前省外施工项目共30个,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平凉等地。”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金义表示,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企业经营策略较为保守,不愿冒险尝试新的事物。但在建筑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承揽优质工程建设项目难度慢慢的变大的现状下,“走出去”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当下,我市民营建筑业企业同样面临着“走出去”的困境。2023年,全市完成出省施工产值219.2亿元、同比增长7.9%,明显低于全省15.4%的中等水准。全市骨干企业名录库企业中,有28家无出省施工产值。经济下行背景下,建筑行业总体增速逐步放缓。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增量不断减少,行业发展空间缩小。另一方面,我市建筑企业在市场开发、优化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等环节存在短板弱项。再加之国企、央企和外省高资质建筑企业涌入淄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青岛黄岛区静脉产业园项目(一期)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对此,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要主动加强与省外出施工联络站沟通、配合,利用我市企业在固废处置、石油化学工业、机电安装、电力运营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企业外出施工。

  走出去底气何来?于企业而言,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智能建造为抓手,大力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

  如何让建筑业企业无牵无挂地“走出去”,为淄博发展输送更多养分?答案是:强化政府服务保障。

  实施强企战略,遴选52家工程总承包企业、20家专业分包企业入选2023年度建筑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名录库,并在创优争先、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支持;

  成立淄博市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委员会,成为“走出去”企业的贴心“娘家人”;

  推进“建筑业+新型建材”合作,举办淄博市建筑业全产业链发展推介会,提升产业效率;

  一项项政策和举措,不仅有益于企业,同样更有助于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

  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的张店区北苑小学(大张学校)-教学综合楼项目荣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

  2023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94.5亿元,同比增长6.5%,建筑业在全市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同时,全市4家建筑业企业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再次证明全市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的卓越表现和领头羊。然而,环保法规的加强、劳动力成本一直上升、技术更新迭代等因素,使得全市建筑业仍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数日的采访,让记者对建筑领域有了浅显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企业在现实困境下求新的欲望。“我们大家可以先从产品生产原理入手,利用其低温触发技术,降低生产能耗。”3月17日,山东聚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毕合祥听了淄博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张明博士的分析及建议后,频频点头:“专业水准高!张博士为我们现有的研发工作提供了更多方向。”

  如何解决混凝土减水剂能耗大的问题,曾经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面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校企合作显得愈发重要。张明带领他的团队,聚焦企业痛点,开展技术服务,成功把企业短板变成“潜力板”。

  近年来,我市建筑业企业摆脱传统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不断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最直观的表现即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竞争力不断提升。

  未来,我市绿色建筑将释放巨大发展的潜在能力,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设计、建材、施工、运营全过程,实现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效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