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年味愈浓,中国五冶集团白鹭湾科技生态园4号地项目部迎来了第一个春节。同事多是四川人,项目负责人林锦富安排了一顿川味团年饭。
2月7日,项目部除值守人员外全员放假,往日热闹的工地变得安静。“回湖北老家过个好年去喽!”林锦富难掩与家人团聚的激动。
提前放假的背后,是春节前700多名工人忙碌的施工,团年饭同时也是“庆功饭”。2月4日早上10时2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白鹭湾科技生态园4号地项目的整体的结构正式封顶,完成了“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编者注:以农历计)的目标。
白鹭湾科技生态园旨在打造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示范园区,4号地项目是整个园区占地面积最大、最核心的区域,也是四川省、成都市双重点项目。
爬上楼顶,蓝色防护网整齐排布,项目正在进行整体的结构、二次砌体结构、地下室机电安装等施工。林立的塔吊下,极具现代感的3栋高层公共建筑已具雏形;一街之隔,商业及配套也已拔地而起。
待整个白鹭湾科技生态园建成后,将涵盖展示中心、总部办公、商业中心、共享实验室、企业孵化器、人工智能体验馆等多种功能,助推人工智能关联产业汇聚成势。去年10月,园区已迎来首批35家企业入驻。
作为科技公司落地成都的“家”,如何提供更多空间是重要课题。“项目部在成都率先启用了一种新型楼盖结构体系——密肋空腔楼盖。”负责项目技术的张鑫潇和记者来到建筑内部,一抬头,楼板上的一个个“小格子”排列有序。跨度如此之大,但却不像一般建筑那样排布着横横竖竖的梁。
“与传统叠合板相比,这样一种材料降低了框架梁高度,与肋梁等高,就形成了无梁楼盖。”张鑫潇介绍,由此,楼层净高增加了大约30公分,有效改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拓展了实用空间。
“‘新奇’还不只在此处呢。”指着被蓝色防护网遮住的高层建筑中部,林锦富卖起了关子:“年后再来,你将会看到一棵70米高的‘科技之树’。”
“科技之树”是园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串联各类共享空间与展示空间,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春节前,钢结构“树干”搭建完成80%,节后则准备贴上“树叶”——ETFE膜。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这样一种材料更易造型,自重仅有玻璃的1/12,保温、隔热能力也很强。“同时,用钢量也缩减了四成到六成,大幅度的降低了实施工程的成本。”林锦富说。
4号地项目总建筑面积28.52万平方米,“科技之树”和密肋空腔楼盖施工复杂,除了“新”,项目部还要琢磨“快”。项目于2023年2月3日开工,他们的目标是2024年9月竣工,只有600余天。
如何做到?林锦富给出八个字:“精细策划,群策群力。”据他介绍,单是专业策划就制定了50多个,并且倒排工期,刚性执行。同时,加大人力物力,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在林锦富的办公室,靠墙角放着4双鞋子——一双脚底粘泥的皮鞋,一双齐膝高的雨鞋;运动鞋最舒服、消耗率最大,他备了两双。“每天2万步是常态,就为了盯紧各区域各环节,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在林锦富看来,春节前完成整体的结构封顶,你们可以放心过个好年了。他已经做好节后的工作安排:“复工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全检查,后续的精装修、机电安装等任务比去年更重,心里的‘弦’还要绷紧。”
走出项目部大楼,新贴上的对联火红:“四季平安福满堂,全年顺景家兴旺”。而林锦富最满意还是横批——“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