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蜂巢芯产品

密肋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

  1、密肋梁空心楼盖是专利技术,组合板构件应授权委托具有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施工资质的企业负责加工。

  混凝土密肋梁空心楼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楼盖形式。楼盖由小型预制构件(混凝土组合板)与现浇混凝土肋梁结合成具有连续箱型截面的整体结构,箱体与肋梁共同受力。它具有预制构件工厂化加工实施工程质量稳定、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强度、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也具有现浇结构整体性好的特点。其中,组合板由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底板、轻质材料侧板和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顶板组成。组合板箱体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明箱和暗箱。

  密肋梁空心楼盖的施工,从施工工艺到施工全套工艺流程所有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均可按照现行有关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规程。

  2.1.1密肋梁空心楼盖是箱形截面的密肋楼盖,由预制组合构件“组合板”与后浇肋梁连接成梁板合一的整体。组合板由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顶板、轻质材料侧壁和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底板组成。肋梁采用普通混凝土现浇而成,与组合板结合成整体楼盖。密肋梁空心楼盖基本构造见下图。

  2)检查墙体或柱标高及轴线。墙体或柱的钢筋直径、型号、位置、连接、构造等项目。

  1)组合板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应使用塔吊等起重设备做吊装。起重设备最大幅度的起重荷载应不小于10KN。

  2)使用组合板构件专用吊装工具进行吊装。将短钢管置于板底,钢管距板外边100mm,用吊环将钢管套住,垂直起吊。开始起吊、落地时应缓慢进行,并派专人指挥。组合板构件吊装见图3.2.2-1。

  4)摆放组合板底板时,应保证模板上的海绵胶条粘贴牢固,且位置正确。作业人员应注意对密封胶条的保护,不得破坏胶条。

  按照图纸要求,调整底板预留锚固钢筋的位置和形状,锚固筋应横平竖直,弯钩朝上。

  1)钢筋绑扎应按图纸设计的基本要求及钢筋实施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双向密肋楼板的钢筋应由设计明确纵向和横向底筋的上下位置,以免因底筋互相编织而无法施工。

  3)组合板的堆放及场地要求。堆放场地应事先抄平、整实。组合板应按照不相同的型号、规格分类堆放,不允许不同板号重叠堆放。条件允许时应随到随上楼。每块叠合板在板的四角应放置垫木,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垫实。板的堆放高度宜不大于九层。

  2)密肋梁空心楼盖的跨度大于6m时,模板需要起拱。如图纸无明确规定时,起拱高度按短跨尺寸的1/400考虑。

  在已验收合格的底模板上,依据施工图纸的轴线尺寸,弹出肋梁边线(即组合板外边的位置线),以保证组合板准确就位。弹线前须复核工程轴线总尺寸,确认无误后方可弹线。组合板暗箱位置应用红漆做出特殊标记,防止错放箱体。

  在底模板上,按照已弹好的肋梁边线(组合板外边线mm(宽×厚)规格的海绵单面胶条,要求海棉胶条高压缩性、高弹性和低密度。也可以粘贴15mm×5mm(宽×厚)规格的双面胶带。

  2.1.2密肋梁空心楼盖体系具有底部平整、大空腔蜂窝构造、空间受力的特性。密肋梁空心楼盖不属于现浇空心板楼盖,它的基本受力单元是大翼缘箱形肋梁。组合板是由复合混凝土制作的中空箱体,箱体参与结构整体受力,同时又起到肋梁模板的作用。

  胶条应距离组合板外边线尺寸一致,并与模板粘贴牢固。粘贴松动部位需用小铁钉钉牢。胶条可密闭模板与底箱之间的缝隙,防止组合板的底板与模板之间产生漏浆。组合板粘贴胶条示意图见图3.2.2-2。

  1)仔细对照箱型布置图纸,按照组合板位置线进行底板布置。底板之间的间距由设计的基本要求的肋梁宽度确定,组合板是受力构件,位置不同,箱体的厚度配筋也不同,要严格按照箱型布置图进行摆放,防止错放箱型。

  2.2.1组合板的高度在250~1400mm内任意调整,可根据不一样的情况进行选择。

  2)进行肋梁钢筋绑扎时,须将底板预留锚固钢筋与肋梁主筋钩锚牢固。组合板预留筋与肋梁主筋构造见图3.2.2-4。

  2、组合板预先制作的构件的实施工程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1)组合板预先制作的构件进场检验: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书、试验报告。检查组合板的表面上的质量,检查有没有裂缝、缺损,凡不符合质量发展要求的不得使用。并按设计图纸核对组合板的型号和规格。

  2)摆放组合板底箱时,应按设计的基本要求区分明箱、暗箱。明箱底板、暗箱顶板板厚为70~90mm,明箱顶板、暗箱底板厚为110~1பைடு நூலகம்0mm。明、暗箱板厚示意图见图3.2.2-3。

  3)就位时,应使组合板对准所划定的组合板位置线,慢降到位,稳定落实。箱底外边线应与肋梁边线吻合。

  密肋梁空心楼盖技术由济南金诺钢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研究开发,创造出了具有空间骨架、梁板合一、箱形断面的楼盖形式。该项技术通过几十个工程的应用,不断总结改进,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施工工法。

  《建筑用密肋梁板模块化模具》2007年5月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