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于1937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现由江苏省科技厅主管、江苏省科协主办。70多年来,杂志秉承“科学群众化、群众科学化”的主旨,矢志不渝地为进步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科学本质服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我国人,得到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必定。
一本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德滋院士为主编,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测局、我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讨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讨所的高级工程师或研讨员编著的《远古的奇迹——南京雨花石》,已于2012年9月底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远古生命的探究”系列科普丛书的第三本,前两本是《远古的悸动——生命来源与进化》《远古的回忆——南京猿人》。
南京雨花石因娇小玲珑、质地细腻、晶莹剔透、色彩斑斓而深受人们的喜欢,近年来还发现有的雨花石中有一些化石,更是让人爱不释手。有关雨花石的文章和书本许多,但曩昔这些文章和书本多由文人和奇石爱好者所编撰,他们大都从其质、其魅的视点来写,很少从雨花石的成因、散布规则等地质科学的视点来讨论。这本新书是由地质学家或古生物学家所编撰,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书中剖析了雨花石是由距今1亿年前后,南京区域火山喷射后期由富含硅酸盐的低温热液在岩石裂缝中冷却、凝结而构成的,它由外向内一层层凝结,因为冷却较慢,所以不同层内所含矿物质是不同的,构成的色彩也就有别,也就构成了层层不一样的色彩的同心状色纹的玛瑙石。每个玛瑙石的色纹是彻底不同的,所以人工能够造出质地、成分、色泽度等与玛瑙石彻底相同的人工玛瑙石,但天然玛瑙石色纹的那种灵动和多样却是仿照不出来的。
天然玛瑙石和玛瑙质砾石在世界各地也偶有发现,但像南京这样能构成千奇百怪、酷似各种赞许的色纹,恐怕只此一家,所以就连地质学家也无法解说清楚它们为何构成,这或许便是大天然的美妙之处,或人们所说的巧夺天工吧。地质学家解说不清的不只是雨花石的色纹,有些雨花石的岩石结构也是如此。如所谓的“太阳石”,前几年还引起了学者的争辩,有的学者觉得它是古人雕琢而成,是古人对太阳崇拜的信物;但也有学者觉得它是天然构成的,因为如此坚固的石英质石头,石器时代的古人是无法刻成的。
雨花石中的化石其实便是陈旧地层中的化石,在富含硅酸盐的低温热液的效果下,不断代替了地层中的钙质、泥质等,使其成硅化的岩石。虽然地层中的岩石成分变成了石英质为主,但化石的形状结构不变,并且还增添了硅酸盐中的色彩,使化石愈加坚固、美丽。所以雨花石中含化石家常便饭,奇的是其间有些化石是海绵、辉木、蜂巢珊瑚等。
海绵化石是一种最陈旧的多细胞多孔动物化石。海绵在距今6亿年前已存在,因为它很陈旧,所以没有发育出典型的安排和器官。海绵在地质前史中改变不大,因而使用其化石来确认地层时代的效果不大,所以研讨它的人很少,加上它个别较大、软体较多,因而不易构成化石,即便构成化石,也不易被发现和收集。笔者在南京区域野外工作多年,从未遇见这类化石,其他同行也未听说有发现。但奇的是南京雨花石中海绵化石不少,它们多成圆锥形的横断面,并且保存都很好。可是这些海绵化石终究来自何地层,连对海绵化石有研讨的古生物学家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雨花石中不只有动物化石,还有植物化石,奇的是化石多为植物茎干和气根,且多为辉木化石。
辉木是一种较陈旧的真蕨类植物,虽然其树高可达10米,但它仅存在于距今3.5亿至2.5亿年间的碳-二叠纪,现在早已灭绝了。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刻,南京区域一向都是海洋,所以只能发现海里的地层和动植物化石;只是在距今2.6亿年至2.53亿年这短短的700万年间,才上升为陆地,才有了陆地的地层和植物化石。虽然这时期的地层中,有的层段植物化石的品种和数量较多,但奇的是雨花石中所发现的植物化石,绝大部分都是辉木茎干的横断面和它的气根。并且更奇怪的是,气根化石在这些化石中占有大都,并且严密排成一堆。气根是植物的茎干中长出的一些根,它们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长得长了还能够深化地下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些长粗了还可长成树干支撑大树。
长气根的植物多成长在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区域,在我国南边许多大榕树就长有气根。辉木是乔木,气根应该环绕树干一圈圈成长才是,怎会全聚在一起?因为辉木化石在地层中很少被发现,所以辉木的气根是怎么长的,现在恐怕谁也说不清,这也是辉木的恢复图中至今从未绘出气根的原因。
《远古的奇迹——南京雨花石》一书以较多依据阐明雨花石首要散布在秦淮河下流接近长江南岸和滁河下流接近长江北岸处,这表明雨花石的来源地应该是在秦淮河、滁河中上游的山区。让人不解的是,这一些当地并不产志留-泥盆纪(距今4.4亿年至3.45亿年间)的链珊瑚、蜂巢珊瑚和喙咀石燕贝化石,这些化石都只产于长江中上游区域的志留-泥盆纪地层中。藉此有学者提出南京有部分雨花石应该来自长江中上游区域,如湖北、四川等地。但奇的是在接近南京的江西九江、安徽安庆等地也有这套产雨花石的砾石层,却未见雨花石,再说南京是长江下流区域,江里堆积的多为细泥沙,如此大而重的砾石被流水转移上千千米而终究堆积在南京,确令人很难来幻想。就连建议部分雨花石或许来自长江中上游的学者对此也称奇!这或许便是大天然的微妙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