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程型”教师特色创新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筑设计企业名单,经省级层面推荐和部级层面评审,确定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筑设计企业,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获批立项。
本着“校企双元、专兼结合”原则,创新团队围绕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对应课程,共同组建专兼职教师模块化教学团队,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慢慢成长为一支结构符合常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重视工学结合与科研转化、勇于创新、成果突出、具有鲜明“工程型”特色的创新团队。
在成立之初,创新团队就确立专业群结构化目标。这支创新团队由从教27年的专业带头人肖明和带领,共有成员20人,其中专职教师18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占78%,正高级职称占30%,博士占15%,成员涵盖建筑工程、信息化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结构合理。
教师分工协作,负责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信息化课程等不同模块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发挥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指导等方面特长,分工协作完成小组任务,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教学领域交叉融合,提升培养质量。
对接岗位需求,融入技能大赛和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课程团队围绕岗位核心技能开发教学项目,根据项目要求,综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核心技能,将课程设置成若干任务单元,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负责相应的任务单元,开展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
目前,创新团队已建成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拥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山东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2人;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3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5项,为高质量人才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首先,创新团队实施现场工程师联合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土木建筑大类土建施工类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与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服务绿色环保产业的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此项目通过建立山东电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制定电建施工现场工程师标准,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学徒选拔、“装配式”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职业能力纵横评价,打造工程型、结构化双师教学团队。
3年来,此项目为企业培养“精机电设施安装、懂智能建造施工、会BIM项目管理、善交叉工种协作、能装配工艺创新”的现场工程师200人,培训提升员工数字技能900人,打造电建行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范式。
近5年,创新团队紧跟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趋势,现有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6家、订单班6个,建有“天元学院”“万斯达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4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其次,创新团队求实创新,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平台。对接建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人才需求,团队以5G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为引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现今,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级建筑检测中心生产型实训基地、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等11个实训基地(中心)。团队还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等12个产教融合平台。成立“陈清奎院士工作站”,校企共研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软件,服务全国130多所院校。
创新小组成员多年耕耘,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已建成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核心专业、山东省智慧建造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成果21项;建有国家级在线门、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在线项国内装配式建筑教育领域空白。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是切实加强教师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将职业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善德志和、精工铸艺,创新团队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老中青传帮带、专兼协同合作,实施双师素质、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团队充分的发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室、企业实践工作站、双导师工作室的作用,组建了结构化师资团队人才库。学校老师须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平均每学年不少于2个月;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周时间进行职教能力培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企业实践素养。教师必须与合作企业(或学校)共同主持完成1—2项应用性研究课题。团队教师紧密对接企业,深化科教融合,联合企业主动承接工程建设项目中技术技能问题,解决企业项目遇到的问题,提升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水平和团队双师素质。
采用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团队构建形成了“四元联动、五平台支撑、六共同实施”育人体制机制;探索实践了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情境、双评价“装配式”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完善了“突出岗位标准,突显线”的招生招工一体化考试标准规范;创新实施了基于主体多元的“纵向多维、横向比较”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过硬的教师团队,创新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创新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18项,其中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项。
只有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科研成果才能真正提高生产力水平。创新团队从始至终坚持强化应用,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智慧建造新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团队孕育的成果正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依托黄河流域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共同开发了装配式构件吊装实操模型、装配式构件生产与施工的虚拟仿线+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平台等9项实训教学载体,实现虚拟现实教学,推动教学改革,成果已被全国100多所高职院校采用。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等国家级课题5项;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其他省级奖项6项。
近5年在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被EI收录2篇,SCI收录3篇,授权国家专利25项。其中成果“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桁架叠合板及其制作的过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L18ZG401”“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作业规程(2020年)”2018—2020年陆续完成成果转化。
创新团队还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开展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BIM技术应用等横向课题或校企合作项目建设12项,为公司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与山东省交通科学院、舜泰检测集团、山东万斯达集团等开展数据分析、建筑检验测试等技术服务合作,技术服务到款额达110余万元;与中建八局共建建筑创新产业园,开展BIM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到账额120万元/年;与山东知非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服务企业在校内建设价值1072万元光伏电站,企业每年光伏发电收益300余万元。
未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对接智能建造产业,提升团队建设、教师能力、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6项水平。通过建设打造一支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符合常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创新团队,形成团队建设范式,全方面提高智能建造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筑设计企业名单,经省级层面推荐和部级层面评审,确定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筑设计企业,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获批立项。
本着“校企双元、专兼结合”原则,创新团队围绕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对应课程,共同组建专兼职教师模块化教学团队,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慢慢成长为一支结构符合常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重视工学结合与科研转化、勇于创新、成果突出、具有鲜明“工程型”特色的创新团队。
在成立之初,创新团队就确立专业群结构化目标。这支创新团队由从教27年的专业带头人肖明和带领,共有成员20人,其中专职教师18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占78%,正高级职称占30%,博士占15%,成员涵盖建筑工程、信息化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结构合理。
教师分工协作,负责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信息化课程等不同模块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研,发挥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指导等方面特长,分工协作完成小组任务,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教学领域交叉融合,提升培养质量。
对接岗位需求,融入技能大赛和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课程团队围绕岗位核心技能开发教学项目,根据项目要求,综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核心技能,将课程设置成若干任务单元,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研究方向负责相应的任务单元,开展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
目前,创新团队已建成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拥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山东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2人;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3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5项,为高质量人才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首先,创新团队实施现场工程师联合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土木建筑大类土建施工类智慧建造技术专业群与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服务绿色环保产业的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此项目通过建立山东电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制定电建施工现场工程师标准,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学徒选拔、“装配式”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职业能力纵横评价,打造工程型、结构化双师教学团队。
3年来,此项目为企业培养“精机电设施安装、懂智能建造施工、会BIM项目管理、善交叉工种协作、能装配工艺创新”的现场工程师200人,培训提升员工数字技能900人,打造电建行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范式。
近5年,创新团队紧跟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趋势,现有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6家、订单班6个,建有“天元学院”“万斯达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4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其次,创新团队求实创新,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平台。对接建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人才需求,团队以5G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为引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现今,创新团队建有国家级建筑检测中心生产型实训基地、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等11个实训基地(中心)。团队还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等12个产教融合平台。成立“陈清奎院士工作站”,校企共研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软件,服务全国130多所院校。
创新小组成员多年耕耘,取得了丰硕的专业建设成果。已建成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核心专业、山东省智慧建造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成果21项;建有国家级在线门、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在线项国内装配式建筑教育领域空白。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是切实加强教师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将职业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善德志和、精工铸艺,创新团队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老中青传帮带、专兼协同合作,实施双师素质、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团队充分的发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室、企业实践工作站、双导师工作室的作用,组建了结构化师资团队人才库。学校老师须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平均每学年不少于2个月;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安排一周时间进行职教能力培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企业实践素养。教师必须与合作企业(或学校)共同主持完成1—2项应用性研究课题。团队教师紧密对接企业,深化科教融合,联合企业主动承接工程建设项目中技术技能问题,解决企业项目遇到的问题,提升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水平和团队双师素质。
采用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团队构建形成了“四元联动、五平台支撑、六共同实施”育人体制机制;探索实践了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情境、双评价“装配式”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完善了“突出岗位标准,突显线”的招生招工一体化考试标准规范;创新实施了基于主体多元的“纵向多维、横向比较”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过硬的教师团队,创新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创新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18项,其中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项。
只有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科研成果才能真正提高生产力水平。创新团队从始至终坚持强化应用,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智慧建造新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团队孕育的成果正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依托黄河流域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共同开发了装配式构件吊装实操模型、装配式构件生产与施工的虚拟仿线+X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平台等9项实训教学载体,实现虚拟现实教学,推动教学改革,成果已被全国100多所高职院校采用。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等国家级课题5项;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其他省级奖项6项。
近5年在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其中被EI收录2篇,SCI收录3篇,授权国家专利25项。其中成果“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桁架叠合板及其制作的过程”“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L18ZG401”“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作业规程(2020年)”2018—2020年陆续完成成果转化。
创新团队还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开展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BIM技术应用等横向课题或校企合作项目建设12项,为公司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与山东省交通科学院、舜泰检测集团、山东万斯达集团等开展数据分析、建筑检验测试等技术服务合作,技术服务到款额达110余万元;与中建八局共建建筑创新产业园,开展BIM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到账额120万元/年;与山东知非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服务企业在校内建设价值1072万元光伏电站,企业每年光伏发电收益300余万元。
未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对接智能建造产业,提升团队建设、教师能力、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6项水平。通过建设打造一支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符合常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创新团队,形成团队建设范式,全方面提高智能建造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
- 上一篇:安装式技能助力绿色高效建房
- 下一篇:可热泡可冷萃 白沙茶叶锚定年轻化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