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的自支撑作用 传统叠合楼板,由于在底板上存在现浇层,浇筑后 可以与现浇梁或叠合梁形成较强的现浇节点。因此,在 整体性及力学性能上都优于全装配式水平构件,接近现 浇板。但是,在叠合板内形成完整的抗力截面之前,预 制底板基本不具备抵抗外加荷载的能量。同时,为了保 证底板具有一定的刚度,一般会用加厚底板厚度的手段。 这产生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1)在不改变叠合后板总厚度的前提下,由于底 板厚度增加使得叠合面的高度上升,使之更接近受力时 板截面中和轴的位置,需要仔细考虑叠合面抗剪的问题。若 未在底板内配置双向钢筋,即便平面尺寸达到按双向板
【摘要】装配式结构体系是近年来在国内大力推广的结构体系。结构构件在工厂内预制,现场湿作业相对减少,该 结构构件的质量保障程度得到提高,施工现场的污染,包括噪声、扬尘及水资源等,都有较显著的降低。在国内水平装 配式梁、板构件已形成了成熟的生产、设计及施工体系。传统的预制楼板构件任旧存在以下问题:1)叠合构件仍需 进行板底支撑的施工,施工速度较全装配式构件慢;2)坡屋面实施工程质量没有正真获得改善。通过对湖南省内采用 PK 预应力 叠合板的实际工程调查发现,该板对坡屋面实施工程质量通病有着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混凝土浇筑质量优于直接现浇混凝土施 工的坡屋面。通过现场实践发现,PK 预应力叠合板底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板底支撑的设置,部分跨度小的楼板可不设支撑。通过 计算发现,预应力的存在使得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实现了自支撑效应。这些特征使得该类型板的施工具有先进性。
1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实现建筑行业产业化及减少施工污 染的重要载体,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大量地投入实际工程 建设之中,并相继建成了配套的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 水平装配式构件,具有多年的工程应用,在设计计算、 节点连接及施工上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相较 于竖向构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板类构件仍存在以下一 些问题:(1)全装配式楼板整体性不佳;(2)非预应 力构件,叠合底板过厚,不利于空间的利用,且施工过 程中仍避免不了设置较多的支撑;(3)叠合板的是坡屋 面施工及相应的防水措施处理起来仍然困难。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见图 1)具有多年的使用经验, 在湖南省内也有较多的实际工程应用。从施工情况来看, 该类型板在施工方面与其它叠合楼板构件相比具有以下 的特点: (1)特殊的底板形式使得采用该板进行坡屋面施 工成为可能; (2)板肋及底部薄板内的预应力钢筋,不仅使得除 板肋区域的现浇层混凝土较厚外,还显著地减少了施工中 支撑设置的数量。本文将就这两个显著的特点进行分析。
2 坡屋面施工 2.1 坡屋面施工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中,坡屋面都是一种常见 的屋面形式。在国内,坡屋面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材料, 部分屋面采用彩钢板等轻质材料。在施工现浇混凝土坡 屋面时,由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自身重力的 作用下,将沿着坡面向下滑落。特别在城市中,由于对 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限制,需要使用到商品混凝土。为了 满足泵送的需要,坍落度大,按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支 单面模,振捣前混凝土已经开始向下滑落。因此,施工 中必须采用双面夹模板,并在施工开始时沿坡面从底至 顶分小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混凝土振捣非常不便,
造成浇筑后混凝土厚度不均匀且密实度难以保证。导致 混凝土坡屋面板出现大量蜂窝麻面,防水效果差。虽然 屋面存在坡度,排水较快,但实际工程中渗漏水的现象 仍然非常普遍。总体来说,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及使用 效果均不理想。
的保证,施工质量有良好的可控性。由本身浇筑工艺限 制产生的蜂窝麻面现象得到显著的改善,屋面由混凝土 浇筑质量提供的防水性能得到保障。加之 PK 底板除肋外, 厚度较薄(根据不同型号为 30mm 或 40mm),板间拼缝 上现浇混凝土层厚度较厚。因此,通过混凝土材料本身 厚度提供的防水性能也是一项有利的补充。
非预应力的叠合板虽然省去了支底模的工序,仍需 补支一道模板才能进行相应的浇筑工作。同时,为保证 运输、安装及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刚度,底板厚度一般较厚, 现浇混凝土层较薄。除了出现类似于现浇混凝土坡屋面 不利于屋面防水的病害之外,由于现浇混凝土层的减少 及板底拼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依靠自身厚度限制渗水 的能力进一步减弱,对屋面防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 合相应的质量通病,无疑使得防水问题更为突出。
2.2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坡屋面的应用 根据已建设的采用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进行坡屋面施 工的实际工程反馈,该类底板的应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 果。在长郡梅溪湖中学的施工中,除一般楼板采用 PK 预 应力叠合板外,为解决坡屋面施工的问题,还采用该叠 合板进行坡屋面的施工(见图 2)。施工过程中,底部 模板由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代替,不采用夹模的施工工艺, 因此取消第二道模板的设置。坡屋面施工的模板工程显 著减少。由于不设置双层模板,现浇混凝土层的振捣直 接在表面完成,混凝土因振捣及自重向下滑落的趋势较 小,混凝土可以进行充分振捣,密实度得到保障。施工 完成后,坡屋面施工取得较好的实施工程质量,蜂窝麻面等 质量通病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PK 预应力叠合底板特殊的版型是坡屋面施工取得良 好效果的主要原因。如图 3 所示,在进行坡屋面施工时, PK 板搁置在屋面梁上,板肋将垂直于坡度方向。板肋上 仅具有较少的现浇层厚度。自然地,板肋将整个浇筑面 分割为数个相对独立的浇筑区段。在每个浇筑区段内, 混凝土在重力及振捣的作用下,仍然会产生向下滑动的 趋势。但区段内,混凝土自由滑动受到肋的限制,其滑 动长度相比于坡屋面沿坡度方向的长度被显著减小。滑 动产生的混凝土堆积现象被均分在滑动面各个肋上,整 体影响被减弱。宏观上表现即为不设夹模在表面直接振 捣混凝土后,混凝土不再出现大量滑落至坡底的现象。 提供了施工时能充分振捣的可能。在施工作业面较为简 单、振捣条件良好的前提下,混凝土振捣密实度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