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强院士:锚定创新基点以小竹子撬动千亿级市场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就在同一天,我省出台《关于加快竹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8年实现全省竹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
未来,竹产业将是绿色发展的又一个“细分风口”。作为竹资源大省,湖南当如何把握机遇撬动千亿级产业集群?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
吴义强院士长期致力于木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他领衔的竹材料创新研究团队是全国唯一的竹材资源高值利用院士团队。
“寻找塑料替代品是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从源头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吴义强院士表示,作为可再生、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生物质资源,竹材具有生长周期短、固碳能力强以及强度高、韧性好等优点,是理想的绿色可持续材料。
与之相对的则是塑料制品的“劣势”。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仅有9%,其余大部分被填埋、焚烧或流入自然环境。而多数塑料自然降解时间超200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以竹代塑’,是市场机制内在选择的结果,也是顺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吴义强院士和记者说,随着今年10月份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塑料制品若要出口至欧盟,平均关税将达到26%,而生长过程中可以固碳的竹制品等则不在高关税征收的范围内。
在全球限塑、禁塑的背景下,“以竹代塑”产业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十分广阔。“以竹代塑”意味着增加竹材使用率和塑料替代率,实现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助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等多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撬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推进“以竹代塑”,还将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和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立足丰富的竹资源,湖南竹产业正在乘势而起。吴义强院士介绍,2022年全省竹产业总产值达540亿元,目前拥有国家林业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9家、省级林业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2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已形成包括竹餐具、竹集装箱底板、竹地板、竹建材等20个系列870多个品种的竹加工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竹材资源大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和农村,“以竹代塑”可以直接增加乡村就业岗位和竹农收入,提高这些地区的自主发展能力,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如何增加竹农收入?吴义强院士提出,充分的利用国家为“以竹代塑”产业提供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降低竹农生产和经营成本;通过发展“国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组织模式,确保竹农收益;合作社可充分的利用竹林固碳储碳优势,热情参加碳交易市场,为竹农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参与到‘以竹代塑’行动中,基层竹农和合作社将有更多机会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创新产品类型,增强市场竞争力。”吴义强院士表示,通过村级合作社组织,基层竹农可以共享和提升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通过推进竹林规模化经营、复合型经营等,培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经营方式,可降低竹农营林管理成本。
尽管“以竹代塑”好处诸多,但在日常生活中,目前塑料制品依然占据非常大的优势,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还明显不足。
吴义强院士介绍,当前我国“以竹代塑”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加速发展仍面临挑战。
——采收成本高。“当前竹子采伐以人工为主,平均每吨新鲜竹材的市场行情报价约为500元,但采收环节的劳务支出就已经超出350元,超过70%的竹林资源因下山难被闲置浪费。”吴义强院士介绍,研发竹采集与运输装备,完善竹林道、竹收储网点和初级加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力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有利于激发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
——竹材塑性差。竹材细胞壁聚集结构较为复杂、结晶度高、链刚性强、化学极性大,可塑性明显不如塑料,亟须加强优质“代塑”竹种资源培育,构建“代塑”科学理论体系,攻克一批“代塑”共性关键技术,拓展“以竹代塑”适用领域。
——技术装备缺失。“以竹代塑”产品加工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加工成本高、能耗大、效率低,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迭代更新缓慢,难以支撑起“以竹代塑”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认可度不足。“以竹代塑”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成本高、市场之间的竞争不强,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塑料制品。
“因此,需要在优质竹种质资源开发、竹子低成本下山、竹材绿色低碳加工、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研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逐步破解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的制约因素,推动‘以竹代塑’的加速实现。”吴义强院士坚定地表示。
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竹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到2028年实现全省竹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
从540亿到1000亿,意味着五年内竹产业总值需增长近一倍。任重而道远,怎么“代”成为抓住这波机遇的核心。
“要想长远发展,首先要筑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吴义强院士建议,要提升竹林经营水平,合理规划利用和管理竹林资源,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保障基地,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供应。
科技创新是关键、是核心。吴义强院士认为,应加强适用于“代塑”产品的新品种培育,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鼓励高校院所和相关企业联合揭榜挂帅,产出标志性新成果。“同时要突出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专业人才、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力度,充分的发挥团队与平台的聚集效应,为‘以竹代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中小微“以竹代塑”企业难以与大体量的塑料制品企业展开竞争。对此,吴义强院士建议,尽快出台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新支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方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完善政府采购机制,优先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引导众多购买的人积极做出响应“以竹代塑”,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力推广可持续消费理念。
此外还要加强“以竹代塑”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引领,打造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提升竹产品附加值、知名度、美誉度,慢慢地加强湖南竹商品市场话语权。
科普湖南向广大读者朋友征集优秀的科普文章、微视频、动画、H5等,欢迎各位前来投稿,投稿邮箱:
- 上一篇:小竹子大产业
- 下一篇:吉祥星瑞的三大件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