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开“大白伞” 雨水循环用
昨天是全国低碳日。近年来,广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擦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明底色。去年年中,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中,广州获评优良;去年年底,更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展现广州试点的经验做法,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工厂、餐厅、车站等地,解密减碳举措,探寻近零碳之路。今起,本报推出《近零碳之路这样炼成》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寒风凛冽会保暖,夏日炎炎能降温,智能大脑还可以指挥无人驾驶公交……在雨洪公交总站,公交南沙23路车正在运行。
作为广州首座近零能耗公交站场,它是智慧“小暖男”也是环保“小能手”。根据测算,公交站建筑综合节能率高达86.29%,全年单位建筑面积只需输入24.1度电力,相较于传统公交站,能够大大减少近90%的电力输入。在这里,市民在候车的同时还能体验到近零能耗建筑的宜人环境,感受“未来建筑”的魅力。
为贯彻落实绿色生态建设理念,坚持节能、科技原则,达到碳中和目标,雨洪公交总站在设计和选材上花了不少心思。
“伞”形设计是这座公交站场建筑规划设计的亮点之一。雨洪公交总站的屋顶,白色极简色调与钢架的搭配颇具美学,刷新了人们对“近零能耗”的又一认知。长方形的白色屋顶,由一个个“漏斗”组成,远远看去就像公交站场撑开了白色大伞。
俯视公交站,能够正常的看到公交站场的屋面并不像普通建筑那样平坦,而是如漏斗一般向下凹陷。项目负责的人介绍,“倒伞”骨架与屋面上的36处“凹陷”组合成一个“漏斗”,即雨水收集系统。凹陷与支撑起公交站场的36根空心圆柱相对应,圆柱相当于是“漏斗”的“导管”,这36根“导管”引导屋面雨水向下流,将雨水引流浇灌周边的绿化景观,实现“伞”形结构蓄水灌溉的设计。
据有关负责的人介绍,雨洪公交总站以“伞”为建筑造型设计主题,采用预制化模块方式来进行组合,每个基本模块一个空心圆柱和倒伞状屋面的构造,就像一棵棵向上生长的树,成为公园的一道景观,实现建筑景观化,使建筑与自然融合。
雨洪理念是这座公交站场的亮点之一,这和与之相邻的雨洪公园相得益彰。据了解,公交站场安装了地下收集管道,雨水可通过管道汇聚至由PP蓄水模块组成的雨水收集池,并由专门的电控柜对雨水的收集和回收系统主要设备做监控,实现雨水的处理与再利用。
据介绍,雨洪公交总站通过优化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方案,降低建筑自身能耗。公交站场在建筑选材方面非常考究:公交站场的建筑外墙、屋面都穿上了“马甲”,这层是岩棉保温层。保温棉在北方常见,南方地区应用较少,如今应用在公交站场,能减少建筑热量的损失。
此外,公交站场内的设计以人为本,外窗采用三银中空超白玻璃——这类环保中空玻璃保证足够采光的同时,能屏蔽大部分热量,在夏天实际做到透光不透热。
站场内,则采用高能效的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等,使公交站场内的热回收率达到70%以上,达到了节能减热的效果,让公交站场内等车的市民摆脱昔日闷热感。
此外,雨洪公交总站还在建筑周边种植具遮阳作用的高大乔灌木,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维持室内的宜人温度。
“简单而言,就是将来站场内就算没有空调,也是冬暖夏凉。”明珠湾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也是这座公交站场低碳运行的“秘籍”。
据悉,站场屋顶还安装了光伏板,这是帮助完成公交站场自发电能这一重要任务的关键环节。光伏发电设备接收产生电能,可基本满足公交站场的日常运营需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率超过10%,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据介绍,光伏发电设备未来还将接入市电网,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随着配套设施全面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预计公交站场建筑综合节能率可达86.29%,满足“近零能耗”建筑要求。
得益于这些精巧绝妙的设计,一座低调的公交站场化身成为高科技的展示窗,潜移默化地推广着绿色低碳的未来城市生活方式。
与普通一体化建造的公交站场不同,灵山岛尖采用预制化模块组合的公交站场,不仅能很好地适应任何地形条件实现快速的建造,还能做到可持续重复使用。
记者了解到,除了对节能要求极致,雨洪公交总站还是个头脑清晰的“理工男”。
雨洪公交总站二层设置了智慧公交指挥中心,借灵山岛尖5G技术之力,为未来公交车无人驾驶提供基础条件,实现公交系统信息化。这里配备7个公交车位、3个充电桩,并安排1条公交线路由此始发,未来将实现智能调度,让公交更合理运行。一层则将设置候车厅、儿童游玩区域互动展板、公共卫生间等功能区域。
- 上一篇:8月2日新债提示:2只新债将公布中签号码
- 下一篇:吉祥星瑞的三大件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