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姚荃茂 报道)“连续四年原煤产量超过2亿吨,原煤产量、发电量、外送电量均排名山西省第一,有力保障了全国能源稳定供应。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朔州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深化全方位转型。”12月2日,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系统的介绍了该市是如何将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做好煤电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朔州年均生产原煤2亿吨以上、发电620亿度以上。加快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成为了该市在转型道路上的必答题。
煤炭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技术改造提升是重点。近年来朔州市建成智能化矿井18座,产能120万吨以上生产矿井智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6.5%。为做好煤电大文章,朔州市构建了新型的电力系统,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环保高效煤电机组,目前已建成运营煤电装机1116.5万千瓦,同时还正推动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电项目投运、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开工。一批风电、光伏项目正有序建设,目前已建成运营新能源装机达851万千瓦。
生产原煤、燃煤发电必将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据吴秀玲介绍,近年来,朔州年均产生煤矸石33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庞大的工业固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怎么样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助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朔州市一直在前行探索。
吴秀玲讲道:“全市目前建成3个特色固废园区,投产煤矸石综合利用企业86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73家、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1家,产品拓展到7大领域、200多个品种,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走出了“煤电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年均消纳煤矸石21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虽距全部消纳当年新增固废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朔州市不断在前行,不断在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化利用水平。吴秀玲表示,朔州将争取到“十四五”末当年新增工业固废全部消纳。
如何具体做?吴秀玲讲道:“下一步,朔州将强化技术创新,借助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平台,发挥山西工学院、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作用,以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依托,探索建立多模式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关键共性研发技术推广应用;同时还将强化政策支撑,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实际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良好产业生态;还通过龙头带动,发挥晋坤矿产品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改造提升传统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提升产品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形成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的产品链,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全力发展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乙烯和相关项目也行呀。不能对新兴起的产业总是反应迟钝